圓融世界 法海飄香
 
得獎欣賞佛教對現時代的影響

99徵文比賽 佳作
◎釋悟慶
◎德林僧伽培訓班

  佛教對現時代的影響

 

【100年佛教論文入選作品】

 

老和尚與我
──影響我生命最深刻的聖嚴法師

?????????????????????????????
◎法鼓佛教學院碩士班
◎釋性禪????

一、前言

二、聖嚴法師的禪者風範

三、聖嚴法師的法身舍利

四、聖嚴法師的禪法教導

五、聖嚴法師的時代遠見

六、結論

參考資料

 

 

 

 

 

 

 

 

 

一、前言
筆者對聖嚴法師一生的歷程與背景感到有興趣,覺得他一生都可作為禪者的風範,也對我產生生命中的啟示;所以本文針對他的生平背景、其影響的事蹟,和他對時代趨勢提倡心靈環保等淨化社會的遠見,與其遺留下來的法身舍利(即法鼓全集)、在東西方的禪法教導,在此略為介紹。

??? 聖嚴法師被公認是一位禪師,他承有臨濟宗與曹洞宗的法脈,也是一位博士學者、文學家、生命哲學家、教育家、宗教師等角色。在一九七七年時,他的剃度師父東初老和尚在臺往生後,他就奉師父的遺命繼承他的道場,此後,就在美國和臺灣,兩地奔波教導禪修與辦教育、培養僧才;他的理想是推動三大教育(即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教育),以達成「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頗具前衛先鋒的眼光,讓世界上的人都能受用到他推行的禪法與佛法。???

二、聖嚴法師的禪者風範
??? 聖嚴法師生命中的歷程,除了小時候經歷震災、水災、兵災,有十年的軍旅生涯,在高雄美濃朝元寺瓔珞關房有六年的閉關潛修,後又負笈東瀛六年苦讀,實際成為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留學日本取得博士學位的僧人,後又在美洲教襌法,他形容自己如同風雪中行腳的僧人,說過:

人生的舞臺就是一個大考場,每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接受各式各樣的考試,至死方休。有時候是有人出題目考你,有時候是整個環境考你,有時候則是自己考自己。至於能不能通過每一場考試,就得靠自己平常的努力、毅力和定力。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大概就無法通過考試;無法通過考試,自己就不能成長,不能進入另外一個階段。為了增加人生歷練、提昇人生境界,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要經常面對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考試。站在一個禪者的立場,我總是以平常心來應試。禪的精神就是時時刻刻腳踏實地,時時刻刻全力以赴,對任何事都是全生命的投入,真誠而懇切地投入任何一場考試。但是,不要患得患失,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患得患失,就不能把所知所能表現出來。

身為一位禪者的風範是面對任何境界,不管人、事、物、環境、或自己來考試,都需具備努力、毅力和定力,以平常心、不要有得失來應試,對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腳踏實地,才能通過考試,成長自己的智慧,提昇眼界、人品。

??? 在法鼓山農禪寺的家風,即聖嚴法師的勉語是:「以禮敬禮謝禮讓待人,人人都是貴人;以盡心盡力盡責做事,事事可成大事」 ,由此可見他是凡事求諸於己,並尊敬他人,把每個人都當成貴人,這才是自助而後人助,自利同時利人的胸懷;聖嚴法師也曾開示過:

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的安心方式。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鎖,才能海闊天空地任運飛翔。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後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現前。禪的目的是教人:學著將現實世界的八熱地獄,轉變為清涼國土的七寶蓮池,試著把自害害人的身口意業,轉化成自利利他的慈悲與智慧。

一般禪者心無二用,且很清楚自己正處在什麼狀況,只把握、落實在現在,不浪費時間而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不荒廢現在、不憂慮未來,腳踏實地完成心願,因為禪者的內心是無私的、無我、坦誠、清淨、無染的,禪的內心世界不離現實世界,其內心世界是單純,而外在的物質生活是簡樸的;外在的環境並沒有離開自己的心性,所以處處無著無相,到處都是佛國淨土,只因其他眾生仍在煩惱下生活,所以,聖嚴法師努力宣揚心靈環保的理念及禪修、教育等方法來幫助眾生認清一切,且自利利他。

三、聖嚴法師的法身舍利
聖嚴法師的法身舍利就是他一生當中的所言、所行,與遺留下來的智慧,即《法鼓全集》和一些書籍、期刊、雜誌、影音系列等等;若是緬懷長老就要依照他的理念,效法他的精神去學習,才能利益自己與眾生,也才能產生共識,完成他的遺願。他曾說過:

我已經幾次三番地向弟子們宣告,當我最後擺下色身之時,不許弟子們為我撿取什麼舍利,或者建塔供養。在火化之後,把骨灰碾細灑於法鼓山上,然後讓它隨著雨水流下海去,那是我的最好歸宿,原從四大和合而來,再回四大各自的面貌。同時我已在大陸看到那麼多的祖師塔,都被後人糟蹋破壞,我又何必那麼愚癡,死了之後還要佔據人間有限的土地,又害得後人另費手腳。因此,當佛陀涅槃之後,印度的八大國王,爭搶佛的舍利回去供養,大迦葉尊者,所重視的卻是佛的言教法身舍利,故召集五百羅漢比丘,結集佛的三藏聖典,因此使我們後代的人們,才有佛經可讀、佛法可聞。所以,我只期待我的弟子們能夠認同我所提倡的法鼓山理念,繼續推動法鼓山的共識,要比供養我的色身舍利,於人於己更有用處。

根據《大乘金光明經•捨身品》中說:「是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 。舍利是薰修戒定慧所成,是最上福田、甚難可貴的,這是將色身舍利比喻為法身舍利的戒定慧功德的觀念。一般民眾只知道供養色身舍利,以為自己求福報,而我們學佛、弘揚佛法的人,更應實踐佛的遺教,那才是供養佛的法身舍利;相對地,我們尊敬長老就是修學他的禪法、言教、身教,才是真正學他的精神,弘揚他的法,供養他的法身舍利。

??? 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遺留給人間的有兩類舍利,一個是肉身舍利,就是的遺骨;另一個是法身舍利,就是佛的遺教。而聖嚴法師秉承臨濟宗、曹洞宗的法脈,接受靈源老和尚與東初老和尚的法,他們都是從佛陀的法一脈傳承下來的,這都是佛的法身舍利。

在佛經中的佛舍利有三類:(1)遺體叫舍利(?arira),(2)遺骨叫馱都(dh?tuyo),(3)遺教叫法頌舍利(《浴佛功德經》),又名法身舍利(《法華經.法師品》)。俗人重佛的遺體遺骨,僧眾宜重佛的遺教。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要學習觀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世間上所有的一切皆是無常、無我、空的,若尊敬、遵從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就要把他的願望、教法傳承下來,才是紹隆佛種、續佛慧命,作好出家人的本分事;而並非賣弄自己的小聰明、小德性、貢高我慢、肆無忌憚的謾罵長者,以突顯自我本位,這些都是佛法講的器污、器漏、器覆,已裝不下真正的佛法了,自己不受益,也利益不了別人。

四、聖嚴法師的禪法教導
修行人的身心可用禪修的方法、打坐、唱誦、念佛、課誦、共修等等方式來調劑,目前在西藏、南傳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等其他宗教也有最簡單的唱誦等儀式;為了因應現代人的忙碌,所以需要把時間空閒下來,做些定課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與判斷的能力,可換得安定身心的工夫,對事情才不會受到境界的刺激而失去客觀立場,這些工夫是要透過禪修的方法與訓練,培養有智慧去處理事情的過程,才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聖嚴法師說明了他用功修行的目的:

師父為何要閉關自修?無非想得到修行的方法。為何要出國留學?因為當時佛教讓人誤為迷信,出家人受人輕視,所以若要普遍提高出家人的社會地位和教育程度,是需要從各方面去努力的。我去日本、美國,吸取了新的觀念和方法,進而將中國正統的禪法推廣出去。日本的禪有武士道的民族精神,中國卻不一樣,像虛雲老和尚、來果禪師、明末蓮池大師的禪風都和日本的禪風不同。日本禪較為單純,中國禪的涵容性則較廣大。師父在有生之年要把佛法推廣出去,遍及世界的每一角落,但這得靠大眾的協助。

就佛教的禪宗而言,用功的方法是禪修,這種禪修方式能使得我們心靈隨時隨地達到寧靜、安定、淨心澄的慮內化功能,可啟發心靈更深層地了解自己和看清自己,才能養成客觀、悲智的去處理一切人事物。

???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藏有污染和各種垃圾的來源,使得一些資源都受到嚴重的破壞、損失,大家都知道要改善這些問題,而事實上,最重要的根本在於人的心念,建立正確的觀念,用禪修的方法觀念和工夫,心靈就少受到污染,隨時保持安定、平靜的心靈,少欲知足、惜福儉樸、生活單純、對物質欲望減低,並消融自我中心的執著,減低環境受到破壞的程度,聖嚴法師有鑑於:

近十年來,在東西方諸大德的努力下,佛法的觀念、禪修的方法,已經普遍為全球人士所認同,也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接受佛法,因此有人說,佛學將會是下一個世紀的顯學。面對佛教三藏十二部佛典,「深入經藏」以便「智慧如海」,相信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與讀書計畫。…如果只讀經而不解其義,解其義又不能如說修證,則不免淪為「說食數寶」,與消解煩惱、淨化心靈終究是了不相干。聖嚴法師便說過,他「一向主張『古為今用』,佛經不是僅供信仰持誦的,更當『如說修行』,應用於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不製造煩惱的根源,所以要用禪修的觀點或方法了解自己、肯定自己,清楚妄念,建立自信心,達成心靈淨化的目的,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間接也是協助社會上更多人來修學禪修,共同淨化人心,提升人品修養與淨化社會的目的。因此,聖嚴法師提醒我們除了深入經藏,所謂「古為今用、如說修行」,就是把佛法的觀念、禪修的方法應用於每個人生活當中的每個念頭。

五、聖嚴法師的時代遠見
基於時代的演變,聖嚴法師想發揮他辦僧才教育的理想到世界各地,但要推動佛教教育、文化事業,若沒有足夠數量和水準的人才,也無法發揚光大,所以,他期望培養具有國際眼光,以及能弘傳佛教的僧才、人才。

雖然僧尼無數,寺院儼然,但是佛教的形象卻普遍地落於民間信仰的層次。法師撰文:「我們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懇切呼籲推動佛教教育事業?當務之急「……如果我們沒有足夠數量和足夠水準的人才,佛教將會僅僅留下三藏的教典,默默地躺在圖書館,如果沒有佛教的教育來普遍培養足夠的人才,中國佛教也會走上印度佛教同樣的命運。

目前佛教的僧才少,且沒辦法集中運用,更談不上因材施用,有種種的隱憂,雖然社會上的博士、碩士已經很普遍,但是他們大都學非所用,或者學無用武之地;也因為我們缺少對時代的遠見和對潮流的因應,所以至今佛教事業只有各別寺院和個人的,沒有整體的和全面的統合功能;對於整個佛教前途,很少有人重視到長遠的計畫和有組系統的推動佛教化世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全力培養僧、尼的素質,推廣正信的佛法,以從事佛教化世的工作,及護持佛教的教育事業。

我們中國人一向相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自古聖賢無不以培育人才作為謀求國家富強、社會幸福、人民安樂的重要工作。所謂「百年樹人」,又稱為「百年大計」,即是指集中力量於人才的教育、培養與任用。社會之隆替,國家之興亡,皆繫於人才的多寡。不世出的偉人、聖人,乃係天成,不需教育。中上人才,則必須有良好的環境、完善的教育體制來加以栽培。所以不論古今中外,凡有遠見之士,均視教育後進為開創明日的要務。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人人都可以開發智慧,成為一位有慈悲心、包容心、有遠見、有悲願的大菩薩,因為人人都可以成佛;當你受到環境衝擊、困擾,只要向內心看,就能安下身心,向心外的宇宙看,就能包容萬物,因此,要有寬廣的心量和遠見,從遠處、大處著眼,從近處、小處著手;大環境、大時代需要我們有奉獻心力的機會,就不應該歸功於自己,而是功勞屬於全體人們的,因為這個時代環境的關係,用上了我的心力,如此想就不會自以為是了,也就能積極、平等無私的推展教育了。

六、結論
以上是末學緬懷聖嚴法師之言行和精神,及在其座下修學的心得感言;聖嚴法師倡導「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他認為大家若能認清自己,進而肯定、改善自己,影響別人,社會問題便會減少,欲達此目標需靠禪修的方法及無私、無我的觀念,來改變身心行為。由於聖嚴法師對人性有深刻的瞭解,對事物有客觀之體認,加上有宗教家的慈悲胸懷,因此,期許大家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提倡心靈環保來提昇自己的品質,推廣佛教教育,且保護、運用環境中的境教,培養有魄力、實修的僧才,才能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的功能,達成建設人間淨土的目的。

 

參考資料
北涼 曇無讖譯《金光明經》,(CBETA, T16, no. 663)。
聖嚴法師著《叮嚀》,台北;皇冠,1995年。
聖嚴法師著《行雲流水》,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聖嚴法師著《四弘誓願講記》,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聖嚴法師著《教育•文化•文學》,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聖嚴法師著《法鼓晨音》,台北:法鼓文化,2000年。
聖嚴法師著《枯木開花》,台北:法鼓文化,2000年。
聖嚴法師著《真正大好年》,台北:法鼓文化,2003年。

《叮嚀》法鼓全集光碟版 08-03, pp.56-57。

《枯木開花》p.218。

《枯木開花》pp.224-225。

《行雲流水》法鼓全集光碟版 (06-08, p. 273, 07)。

《金光明經》卷4〈17 捨身品〉:(CBETA, T16, no. 663, p. 354, a7-8)。

《真正大好年》法鼓全集光碟版 (06-13, p. 185, 02)。

《法鼓晨音》法鼓全集光碟版 (08-08, pp.176-177)。

《四弘誓願講記》法鼓全集光碟版 (07-04-1, p. 3, 07)。

《枯木開花》p.237。

《教育•文化•文學》法鼓全集光碟版 (03-03, p. 122, 09)。

 

 

回前頁
 
東山禪寺圓融禪寺淨因寺寶蓮禪寺華嚴禪寺淨圓精舍揚善講堂妙林寺松柏寺加州圓融禪寺溫哥華圓融禪寺